欢迎访问武汉华大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您当前所在位置: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实践基地详情
从“夸夸群”看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解压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 作者:饶先发 郭斓 | 发布时间: 2019-04-08 | 3205 次浏览 | 分享到:

      “嘿,这里是夸夸群,没有讽刺,没有杠精,只有夸夸夸......”“我昨晚失眠,现在听课走神了,求夸!”“想到读书,但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求大家夸夸我。”最近,“夸夸群”在多所高校井喷式涌出,让大学生们倍感新鲜。

       夸夸群,是在社交群里,无论发什么都会收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收到一些安慰。这些群大多规定:群内只能夸人,不能嘲讽。在这个一言不合就“互怼”,闲来无事就“抬杠”的网络社交新时代,“夸夸群”宛如一缕春风,让大学生们在或焦虑、或孤单、或无助的现实境遇里,感受到了这个春天的些许暖意。

       当今大学生普遍为95后和00后,读研、出国留学等学业压力,实习面试、竞聘上岗、省考国考等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与父母观念碰撞、毕业分手等生活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研究表明,对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具有指导意义的认同理论主要有自我同一性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它们对于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着特殊的意义。“夸夸群”就是这样一个心理支持系统,大家通过网络“抱团取暖”,缓解压力。

       有专家指出,类似夸夸群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在没有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在群内进行调节。那如何利用“夸夸群”趋利避害,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解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社会多一点宽容。社会各类新闻媒体、网站应该对“夸夸群”多予以正面评价和宣传,适当引导;企业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多提供就业指导和见习实习岗位,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各类社会公益团体、体育团体、兴趣团体也可以广泛吸纳大学生成员,让大学生成为组织一员,寻求自我认同。

       第二、学校多一点支持。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作为校方,要正确引导“夸夸群”的舆论导向,对加入“夸夸群”的同学给予肯定与支持。老师其实也可以入群充当“夸友”身份,用同学们喜欢的方式好好夸夸同学们,给同学们鼓励、安慰和帮助,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必要时可让学生干部担任“夸夸群”舆情通讯员,将群内过激行为和言论反馈给老师。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以心理指导为主渠道,积极开展相应的心理讲座和团日活动。辅导员应定期通过班会、下寝聊天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找准定位,不断悦纳自己。

       第三、家庭多一点理解。孩子为什么要加入“夸夸群”,这其实是值得父母深思的一个问题。父母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成才观念,对孩子多倾听,尊重他们的想法与决定。其次,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家庭管理,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心理压力的产生。

       第四、大学生多一点理智。自身应该正确对待“夸夸群”,寻求多种渠道解压。加入“夸夸群”不失为一种解压方式,但却不能过度依赖。“夸夸群”是一隅解除心理压力的净土,一个没有“杠精”的清朗网络空间。大家在群内应该保持入群初心,在寻求安慰,给自己心理解压的同时,给别人以爱和温暖,做个传播正能量的“小太阳”。当然,在群内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守住互夸的尺度和底线。例如:迟到、旷课、不想学习这些行为应该及时制止,而不是一通乱夸。如果所有的负面倾诉、负面动机都被夸,“夸夸群”可就完全偏离了“找个乐子”的初衷,过于浮躁的互夸,会让大家迷失自我。“夸夸群”只是心理调节的手段之一,如果真的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是面临各种压力无法宣泄,不能只是一味地靠别人夸奖来解压,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才是“王道”。通过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与父母和师长谈谈心、运动、看电影、旅行等方式,也不失为一些好的解压方式。

       或许如今风靡各大高校的“夸夸群”,会像近些年出现的各种“怼怼群”“对喷群”一样,只是一时兴起,随即被这个飞速更新的网络新时代所淘汰。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新群体的背后所隐藏的是高校学生无处安放的心理压力。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联手,成为携手促进学生成长的有力同盟军,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解压。